2020年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夏季论坛 “全球共破局”- 刘国恩谈新冠启示

2020-09-30 11:00:00 来源:网易财经网

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国产经新闻报社、网易财经联合主办的2020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夏季论坛于9月25日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全球共破局”,整场论坛网易新闻客户端线上播放量超过130万。

                             

 

刘国恩谈新冠启示:地区阶段性的优势状态不等于终极完胜

北京大学国发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国恩在主题演讲时,就抗击新冠分享了三点启示。

第一,21世纪的科技文明看上去今非昔比,非常强大,但是我们驾驭自然界和主导其他生物物种的能力远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所以在应对像新冠病毒这样的新物种对人类侵害的时候,需要抱着更多的谦卑和敬畏之心。

第二,面对新冠大流行这样的全球性契机,不同国家遭遇的时间先后不一样,不同国家面临的毒株类型和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不同的国家可能暂时处于不同的灾后复苏状态。因此地区阶段性的优势状态不等于终极完胜,不该自满大意,更不能奚落别人。只要新冠还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泛滥,那么其他地方就不可能脱险境。所以各国应该伸出同情之手,相互支持。这才是文明之举,也是当务之急。

第三,新冠病毒来袭之初,也就是1、2月份的时候,因为我们对这个新的物种知之甚少,过度的反应在所难免。但是8、9个月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流行病学的特征,以及其他相关的数据了解得越来越完整,人类的认知水平在不断提高。

所以在后续抗疫的行动中,应该更为理性、科学,我们没有理由再退回到二三月份的状态。抗疫不仅需要考虑眼前的直接利益,还应该考虑人类面临的其他重大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肿瘤的影响事实上更大。应该精准抗疫,从而提高医疗服务应对全局风险的长期可持续性。

 

若新冠再来 可考虑不同年龄患者用不同处理方式

北京大学国发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国恩在主题演讲时表示,如果新冠病毒明年、后年再来,有必要考虑对不同年龄的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式,而不是都统一在大医院进行救治。因为这可能挤占医疗资源,占用重症患者和高龄人士所急需的医疗服务资源。

他认为,我们可以更为精准地治疗新冠患者,即科学抗疫、精准抗疫,资源服务的利用可以更为有效。

以下为部分演讲实录:

刘国恩:该从什么角度讨医保付的有效性?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也极具争议性。

比如今天的新冠问题,非常严重,全球已经感染了3300多万人,死亡超过100万人,我们当然要继续高度重视新冠,但同时也应该关注长期与我们形影不离的其他疾病杀手。

根据我的初步计算,在2020年1月-9月,截止到9月24日为止,新冠病平均一天夺走全球3623人的生命。然而,其他长期与人类形影不离的“杀手”又杀死多少人呢?以心血管疾病为例,它目前在全球平均每天夺走48000多个人的生命;肿瘤排在第二位,平均每天夺走26000多个人的生命。因此,在关注新冠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高度重视其他“夺命杀手”?

再来看,对不同疾病的投资,回报率也不一样。过去50多年当中,我们对不同疾病的投入带来的救治生命的回报,在不同疾病的领域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心血管领域的回报率很高,而肿瘤领域的回报率相对而言比较低,这就需要我们从综合角度来配置越来越多的医疗卫生资源。

再看医保有效性的另一个视角,就是如何更好、更有效、更精准地管理和治疗新冠患者。

新冠的致死率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年龄。这里展示的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全球患者所面临的死亡风险。以疫情最严重的意大利为例,一个新冠患者80岁以上,他面临的死亡率将高达20%,也就是说5个老人里就有一个会面临死亡;但一旦患者年龄在70岁-79岁之间的话,死亡风险马上剧降将近1倍,只有12%;如果年龄再下降10岁,那他的死亡风险只有70岁以上的1/3;再下降10岁,死亡风险只有0.4%。

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新冠病毒明年、后年再来,就有必要考虑对不同年龄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而不是都统一在大医院进行救治。因为这可能挤占医疗资源,占用重症患者和高龄人士所急需的医疗服务资源。

如果我们可以更为精准地治疗新冠患者,即科学抗疫、精准抗疫,资源服务的利用可以更为有效。医疗支付的考量除了有效性,还应该考虑医保的承受性、公平性及创新性。比如,有些医疗技术的创新程度高一些,那医疗支付政策是不是应该对其有所倾斜?这些都是未来医改政策方面需要讨论的主题。

支付手段是目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最关键的手段

北京大学国发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国恩在主题演讲时表示,医疗卫生服务体制如何改革和发展是重要的课题,支付手段是当下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最关键的手段。

刘国恩表示,看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长期趋势,无论是观察发达国家,还是观察过去四十多年的中国情况,都高度一致地表现出其增长率超过同年的GDP增长率,这也是为什么医疗卫生占GDP的比重不断增加的原因。无论是中国还是发达国家。现在中国医疗卫生占GDP比重的6.5%,属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70年代的平均水平,不过目前增度比他们要快。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制该如何进行改革和发展会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刘国恩指出,从政策角度讲,医疗体制(改革)包括三大目标,一是提高人民群众获得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二是要保证质量,不能够打折,三是对成本要能够合理地管控。在目前人类社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中国医疗服务资源很难按需分配,所以支付手段必然成为目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最关键的一个手段。

以下为部分演讲实录:

刘国恩:对医疗卫生服务市场来说,投资很关键。在2019年底,我在北大国发院的一位同事对中国的投资者做了一个信心指数分析,她把信心指数分成两个维度,横坐标是情绪信心程度,越往右越不稳定;纵坐标是信心水平,越往上走越高。第二象限代表信心特别高也很稳定,最好的领域就是生物医药领域的信心指数,水平最高,稳定性也最高。

看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长期趋势,无论是观察发达国家,还是观察四五十年代的中国情况,都高度一致地表现出其增长率超过同年的GDP增长率,这也是为什么医疗卫生占GDP的比重不断增加的原因。无论是中国还是发达国家。现在中国医疗卫生占GDP的比重是6.5%,处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在70年代的水平,不过目前中国的增度比他们要快。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制该如何进行改革和发展会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从政策角度讲,医疗体制(改革)包括三大目标,一是提高人民群众获得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二是保证质量,不能够打折,三是对成本要进行合理地管控。在目前人类社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医疗服务资源很难按需分配,所以支付手段必然成为目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最关键的一个手段。

医疗价格是医疗支付手段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具有两重性。(它的作用)第一是补偿生产成本,第二是调整供需关系。支付手段对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非常重要。哈佛大学前任校长劳伦斯·亨利·萨默斯(Larry Summers)曾讲,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包括医生、护士、医务工作者,如果支付手段能够将他们和患者的利益统一起来,他们将会有巨大的动力去做一切我们希望他们做的好事。

2019年医保基金近2.5万亿,2019年我们用了2万亿出头一点,还有点结余,但是这个结余随着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在减少。所以如何来改进、完善支付手段就成了目前非常重要的工作。